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繼續閱讀〞不見了……

這兩天如果有來看部落格的人一定會發現,怎麼〝繼續閱讀〞選項不見了呢?

這其中道理,我也不知道 orz

我猜其中應該是懶人包內的程式不見了,因此這功能也就消失了……(那個程式是在別人的站,而懶人包只是〝呼叫〞它而已,有寫過程式的人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

不過呢,也好啦,反正這個站也沒人來看了,就,就讓它這樣吧(呃,沒啦,我會繼續看看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唉)

2007年7月21日 星期六

淺談各家單眼系統之 Nikon

這系列已經擱置得太久了,我怕再不寫下去我自己都沒動力了 orz

Nikon,同樣也是歷史悠久的日本光學大廠,過去在數位單眼路上並不如 Canon 那樣成功,其中的一個原因在於 Nikon 無法自行生產夠好的感光元件;目前 Nikon 數位單眼 CCD 皆由 SONY 提供。因此在高階數位單眼上,由於沒有 135 全片幅,一般感覺上總是略輸一籌。然而撇開全片幅不談,Nikon 各檔位產品線齊全,鏡頭規劃照顧到數位族群,近年來更致力於低階市場的開發,在市場佔有率與獲利上頗給 Canon 帶來壓力。

Nikon 機種命名和 Canon 有雷同之處,高階產品都是個位數,不過中低階產品就不太一樣了,這待會再談。Nikon 目前當家機皇是 D2Xs,前身是D2X,除了不是全片幅外,各項功能都不遜於 Canon 1Ds MarkⅡ。

中高階產品,目前主力是D200,不過一般預料產品週期即將走到盡頭,因此各種接班傳言不逕而走,像是 D200s(或D200x)、D300 等。

目前我認為的主力產品是 D80,有不少功能是傳承自 D200,私以為是相當值得購入機種之一。

然而市場上反應最熱烈的竟是最便宜的 D40,由於捨去機身馬達,機身更為輕巧,深受女性玩家青睬,當然缺點就是自動對焦並不支援所有 AF 鏡頭,而需要 AF-s 或 Sigma HSM 鏡頭,上述兩者鏡身都內建超音波馬達,所以在 D40 上可自動對焦。此外,小型化之外當然要可愛化,據說操控畫面很可愛,更是迷倒不少女性。但是 D40 可說是 Nikon 數位單眼史上最短命的產品,上市不到一年就停產,由千萬畫素的 D40x 接棒,差別就只有畫素而已。

以上介紹就可看出中、低階產品的命名和 Canon 不同了。早在底片時代,Canon 和 Nikon 就是死對頭,所以這兩家的對等產品常常被相提並論。不過有趣的是,除了最高階機皇外,這兩家其餘產品不完全可以〝匹敵〞。就機身性能來說,我的排名是:D200>5D>30D>D80>400D>D40x,不知是默契還是怎樣,感覺這兩家有點〝策略聯盟〞的味道,想一網打盡所有的單眼玩家 XD

Nikon 高階鏡頭的特色是鏡身上有金牌,不論是全幅鏡或數位鏡都有金牌鏡。從這點來看,Nikon 真的比較照顧中、低階單眼使用者。一般來說,Nikon 的鏡頭成像較銳利,發色較平淡。但是新一代機種(D70s以後),預設成像就豔麗不少,我想這跟影像引擎有關吧!另外也有人說〝銳利〞的感覺來自於 Nikon 將預設的對比調得比較高,所以看起來銳利。

Nikon 防手震系統叫作「Vibration Reduction」,簡稱 VR,和 Canon 一樣,都是做在鏡身上,這是因為早期底片時代不可能搖底片,所以才在鏡身下手。目前 VR 可說是市面上最強悍的防手震系統, VRⅡ 號稱可降四級快門,實戰也證實多在三到四級左右,是相當厲害的一門武器。

談到 Nikon 不得不說到它的閃燈系統,特別網路上號稱神燈的 SB-800。據說用過一次就會愛不釋手,甚至就像吸毒一樣無法自拔。

之前在選擇單眼系統時,老實說 Nikon 是我心中的第一選擇,無奈當初 D200 太高貴、D50 不喜歡,在等待 D200 降價時 SONY 就出手了。Nikon 算是我心中小小的遺憾吧!也因此問我推不推薦 Nikon?我一定會把你推入〝泥坑(Nikon)〞的。

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Buboo:碎碎念的好選擇

先說幾句無關緊要的:整個六月都沒文章是怎麼回事!

好,進入正題。最近看到有人在分享巴布先生,瞭解之後心想:真是好物啊!對於有寫部落格的我來說,覺得部落格文章總是要有點內容,就算是無病呻吟,至少也要來個兩、三段才行嘛!所以部落格常常因為懶散而呈現鬼屋狀態。

不過現在有了 Buboo,偶而想在自己的部落格碎碎念就不成問題了,這邊是我的部落格當做例子。

除了個人碎碎念之外,還可以和朋友交談,像是留言板的功能,看起來也是頗有趣。而且如果你願意,可以登錄自己的 MSN 帳號,透過 MSN messenger 刊登你的叭噗!

所以,如果大家同意,我想申請個 BM94 的 buboo 帳號,將其放在側欄,大家有事沒事就上去留個言,不知道可不可行啊?

有任何意見歡迎大家踴躍討論啊,這個地方愈來愈像鬼屋了啦!